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daxuejiyi200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13435145
贵州支教再回访:支教,到底能带去什么?
支教再回访:支教,到底能带去什么?
第五届成员徐展在《关于对素质班贵州支教的认识与探讨》一文中提到“但凡提到支教,免不了终极一问:‘支教,到底能给当地孩子带去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而这也是今年再回访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理论层面的思考非常重要,这影响着我们的初心和行动,但实地的走访让我们更加具体地看到支教所带来的影响,从理论层面的思考进行验证和探索,看看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遗憾,因为时间的力量真的很无情,让很多学生已经对支教已经淡忘。然而我们更收获了许多意外的惊喜,所有的学生都对支教队感情深厚,同时也有一些让他们珍藏的回忆,而且我们发现我们竟然改变了少许的家长和当地教育工作者,这尤其值得振奋。
一、对孩子的影响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对贵州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的支教点——麻江县有着绵延不绝的大山,在小学“撤改并”的背景下,许多学生需要赶着遥远的山路上学,小学的住校生比例尤其的高,以麻江第三小学为例,住校生比例超过了60%。并且这些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再加上很多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大多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们缺少陪伴。支教队的到来,让原本暑假只能在家里待着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参加夏令营活动和来自远方的老师们一起交流学习。在我们这次采访的众多师生中,当提到支教队给当地孩子带来了什么时,他们大多都会说到陪伴,让孩子们变得更开朗,人格更健全。
共和小学的文真琪告诉我们,参加支教队的时候正是自己最落魄的时候,而支教队的到来让她接受到了很多的关爱,让她的性格也更加开朗。她提到如果没有支教队自己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在采访乐埠小学孟强烽的过程中,小升初的他反复问我们今年还开不开展夏令营活动,在暑假,他总是自己一个人在家,父母在外为生计奔波,与他交流较少。所以即使自己之前参加了三次支教,但今年暑假仍然期待支教队的到来。申信小学原校长王佳优,作为有过十三年教育经验的教师他提到,“对于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需要靠自己,而素质班的支教,带给孩子们很多全新的东西,勾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在之后对赵华甫校长(隆昌小学)的采访中,他也提到了支教队带给了孩子们很多新鲜感,让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这是在平时的教育中很难做到的,支教活动给这里的孩子在学习上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支教过程中无法忽视的一点就是队员自身的榜样力量和课程设计。在2010年,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普及到麻江的乡村中去,另外就算是现在当地教师资源也相当匮乏,许多课程也无法得以开展。当我亲耳听到当地的老师和我们讲,一个体育老师分配下来而不得不去教数学时,我们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在支教的过程中,支教队员们设计了许多兴趣课程,包括地理课、手工课、音乐课、模特秀、趣味运动会等等形式新颖和内容丰富的课程,想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可能性。在走访过程中我们收到的反馈一致是很有趣很好玩,这一度让我们自我怀疑,但后来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作为一个幼小心灵对我们最佳的夸奖,也许他们不会说出更深奥的东西,但有趣好玩本身就是对课程内容设计的最佳夸奖,因为内容足够新颖足够精彩才会有这样的评价。其次,支教队员自身给予了孩子很大的榜样。乐埠小学的孟强烽会因为他的老师彭歌在长沙而想追随她的脚步去长沙上大学;申信小学的易双秀受到支教队的影响,因此在大学非常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今年她也在恩施进行了线上支教活动。
二、对家长的影响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对当地学生家长的认知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在学生成长期间最为重要的教育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与家长的交流和对话,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一部分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认知。在中国广泛的农村地区,至少是在麻江,辍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下,女生的教育重视程度很低。在采访前申信小学校长王佳优的过程中,作为当地第一所接受支教小学的校长,他说到,“当时很多的家长对女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素质班支教队通过对孩子们的家访,让很多家长意识到原来在大山的外面,女大学生也有很多,女孩子也可以好好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无疑对当地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冲击,也侧面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三、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参加高考可能是许多山村孩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共和小学、龙山小学原校长韦运霞,最开始她并不是“素质教育”的笃信者,认为孩子们特别需要通过应试教育这一条路走出去,而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一定适用于乡村的孩子。然而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在过去麻江乡村的教育资源比现在更差,辍学率相对较高,那些无法上学或无法升学的学生如何面对他们之后的人生呢?所以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找到自身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地面对往后的人生成为韦校长常常思考的问题。逐渐,她看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一体的。在共和小学以及龙山小学任教期间,支教队员自身所表现出的素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更是带给了韦校长一些启发。如今,韦校长作为麻江第三小学的校长,将“让每一朵花都精彩绽放”作为麻江第三小学的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真真切切地带进了麻江第三小学,其中让孩子们坚持晨读,重视身体锻炼,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等很多活动形式以及所传达的理念都与素质班的教育理念以及二十条培养方案相契合。
结语
宋老师在接受《长江日报》的采访中说道:“不能改变所有人,多改变一个就好。”这是宋老师创办素质班的信念。而这些来自素质班的支教队员们,前往条件艰苦的大山深处,怀着爱和梦想去往山区深处给当地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也是同样怀着这样的信念。也许我们不能改变所有的山区孩子,但只要我们相信,用心践行,最终会发现我们真的能影响这群孩子们,带给他们爱、梦想和希望。校友马守春给宋老师的一首诗中写道:“你只想改变航向,却改变了风。”素质班的支教也是如此,有许多人说过素质班的支教和其他团队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们一直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地做着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说不定我们哪天就真的改变了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