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更多>>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
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daxuejiyi200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13435145
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daxuejiyi200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13435145
2023年11月6日晨跑演讲记录
演讲主题:朋友圈的作用
演讲主持人:莫雯慧 袁秀华
演讲人:覃贵席
在开始演讲前,我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请问大家还记得3自己的微信注册在哪一年吗?记得注册微信那一天发生了sm事情吗?我想应该跟多小伙伴已经想不起来了。
我微信是在14年注册的,那时候我发的第一条动态是我想出去玩,但是我妈妈又不同意我出去,我就很不开心,然后很无聊就发了这一条。现在回头看一下,感觉这都是我妈妈对我满满的爱。还有更早的,我的qq是13年注册的,那时候我才6年级,还是用诺基亚,根本不知道说说是什么,就随便发了个表情,还有15年流行于各街头小巷的天天酷跑,还有当年趴在别人窗户外面连WiFi打游戏.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虽然那时候对发朋友圈并没有什么意识,只是开心就随手点点了,没想到现在回头看,就好像穿越回了小时候,回到15年那条说说虽然我不知道现在的理想是什么,但我知道考上大学是我的目标,八年了,在回头看到那时候自己发的说说,那种感觉很美妙,不信你们回头自己看看之前发的说说,或许隔的太近没有感觉,那十年后,三十年,六十年后呢,你们到时候变成了爷爷奶奶,记忆已经不好了,还能记得高中,大学发生的事情吗,如果你发了个朋友圈,像玉林跑了全马,这将成为他一生的回忆,那时候的心情与愉快只有他知道,如果他发了朋友圈,那就是将愉快分享给了我们,我们在下面评论牛牛牛,666,可能这时候看没什么感觉,可是十年后在看,那就不一样了,还有郝天跟洋洋发的恋爱朋友圈,我们也真心的祝福他们,最后跨进婚姻的殿堂,回来在看这条说说,你们觉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加入素质班后也有属于素质班的说说,记录了八期活动,第一期是开班仪式,第二期是龙哥的谷雨酒会,第三期是三天两夜,第四期是周洪宇教授来素质班交流,第五期是开办的运动会,第六期是端午包粽子,第七期是中秋包月饼,第八期是重阳节去养老院做活动。这些只有发了才能记下,好脑不如烂笔头,这就是朋友圈对生活的记录。
朋友圈就像写进了日记,记录下这一刻,友圈是我们的生活缩影,朋友圈是我们的心情驿站,朋友圈更是我们的人生记录,可以是登一座山,也可以是花花草草,也可以是很治愈的小动物,也可以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琐事。
它就像一把记忆的钥匙,它能让你看到便想起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所以我遇到好的事情,遇到好的风景,我会将它记录下来,发个朋友圈,写上几句能表达此时此刻的文案,往后回头在看时,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因为你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你已经不在是那时发说说的那个少年了,你会发现,原来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可爱。如果你毕业十年后回头看自己大学的朋友圈,那里空空如也,就真的是过了就过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那我觉得很悲哀,努力想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但发现自己能想起来的不超过三件事。
所以我推荐大家可以多发朋友圈,就算不公开,也可以设为私密,你多发一条,未来的你就能多看一条,多发一条开心的事,那未来的你就能多想起一条开心的事。
演讲人:李玉林
朋友圈在不同人心里面地位也不同,有的人习惯的一个观察者,默默注视着其他人的朋友圈,有的人喜欢当一个分享者,将自己生活的美好和难忘的瞬间分享给大家,我就是属于第二种,上大学以后,我的朋友圈更新频率就在每个月五篇及以上了,我不仅喜欢分享还喜欢刷朋友圈,看看大家的近况。
在高中时期,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忙于学习,朋友圈基本上没什么动静,基本上一年也就那几条,也以为那时候学校不让带智能手机,只有一把诺基亚陪着我。可我是一个喜欢记录的人,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记录我的生活,我用刚才提到的那台诺基亚拍下了将近一千张照片,模糊的像素里藏着青春的独家记忆。一张张照片里面有晚自习的晚霞,有同学们的丑照,也有那熟悉的教室,就像永远回不去的青春一样,被封存在一张小小的内存卡里面。在离高考300天的动员大会上,我在思考,高三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回看自己在初三奋斗的时期,现在也就只剩下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碎片了,我可不想我的高三也是这样子,所以只从那天开始我就每天写日记,那时候的学习特别紧张,晚自习都是到十点半,我们作为住宿生还要多待半个小时,我一般都是用这半个小时来写日记的,原本以为想高三这种每天都是重复的机械式生活,可能写不了多少,最后高考结束后数数也有两百多篇快三百了。现在回看的高中,不仅仅是一些记忆碎片,还有那些洋洋洒洒的文字和近千张照片。
现在到了大学,空闲时间明显多了起来,却再也提不起写日记的兴趣,可是相比高中来说,大学有更多美好的瞬间值得我们去记录,之前局限于种种条件只能用文字和老人机来记录,现在就不仅仅有了智能手机还有了专业相机,于是我就开始用朋友圈来记录生活了。对于我来说,朋友圈最大的观众就是我自己,大学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瞬间值得我们去记录,光靠我们大脑的记忆很难记住所有的瞬间,所以朋友圈就成为了最好记录板。同时朋友圈也是其他人了解我的一个途径,平时我和父母的交流并不多,做不到经常打电话,看到父母空白的朋友圈,我以为他们也不会去刷朋友圈,后面才知道我平时发的每条朋友圈他们都会认真看,这倒也成为父母了解我在校生活的最有效途径。
前面有说过我平时不仅仅喜欢发朋友圈还喜欢刷朋友圈,有许许多多的同学,高中的,初中的,小学的,可能都好几年没有见过面了,就算是在读书时关系很好的同学,联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淡化,朋友圈就成了我了解他们的唯一途径了,就像昨天我看到昔日一起在高中操场上奔跑的好友,他们四个人一起去参加了平潭马拉松,正好我前天刚跑完光谷马拉松嘛,在他们跑前的我一个个发加油,跑完了我又和他们打视频电话,因为我在武汉,他们都在福建,虽然高中时真的是关系特别好的伙伴,可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冲淡了我们之间的联系,要不是他们发朋友圈我也不知道以什么契机去联系他们。这时候朋友圈已经成为了我们之间的一个隐形的联系了,大家都在默默地关注其他人。
无论是出于分享还是记录,朋友圈都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在现如今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好像正在逐渐减少,就我自己而言呢,我平时在朋友圈展示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正能量的,基本上就是跑步,或者拍了一些好看的照片才会发出来,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就比较少展现出来,但我的生活就一直都是这么积极向上吗,不是的,大家都一样,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一地鸡毛。我好像知道了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发朋友圈了,总结起来就是“我们既孤独又不想维系朋友圈,既想呈现自己,有因表演而疲惫和焦虑”。这大概就是社交媒体快速更新迭代背后给我们带来的社交困境,但我自己对于朋友圈的看法主要是记录生活,所以就不会去在意那么多,大胆一点,生活中的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观众,做好自己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