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班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更多>>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
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daxuejiyi200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13435145
班级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班级动态>>班级风采

王松林:自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

人物介绍:王松林学长,毕业于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第二届素质班的负责人,同样也是勤工俭学中心的成员,一个有着严格自律同时追求卓越的人,跟他接触的人都会被他的热情所温暖,我相信和王松林学长的亲密接触一定能够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触。

 

肖阳:王松林学长,你好,我是第四届素质班的肖阳。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和你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王松林学长你是我们第二届素质班的负责人,学长如今也毕业了两年了,有些东西随着时间会慢慢的消失不见,但是有些东西也会愈久弥新,那学长不知道你还记得当时加入素质班时的情景呢?

 

王松林:说到素质班,最遥远的记忆是我在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第二届还没有开始招新,我和周启德在“秋之韵”的晚会上听到宋老师的演讲,那天晚上我和周启德在腾龙大道走了一圈,探讨人生和素质班的未来,在加入素质班之前我们就开始晨跑了,后来通过素质班正常的招新,加入了素质班。

 

肖阳:那学长你加入素质班是被什么吸引的呢?

 

王松林:第一,文化理念,自愿、诚信、意志,从人文的格局出发是很值得提倡的;第二就是素质班老师和学长学姐为人处事的方式;第三就是对“20条”培养方式的认可。

 

肖阳:刚刚你提到了“20条”,那你对于“20条”,又是什么样的感悟呢?

 

王松林:20条”,最重要的是人的格局,就是你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以及思维方式。比如说晨跑,当时我们那一届晨跑我一次都没有缺勤,其实晨跑是一种很简单的运动,但是对毅力和坚韧程度的考验,很多人就做不好。

 

肖阳:进入社会后,对于“20条”,有没有新的感悟呢?

 

王松林:对于“20条”,全部坚持下来不可能,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根据工作的时间、场所、氛围,选择一些坚持下来。你可以锻炼,定时选择比较好的时间旅行,开阔视野,结交工作上的同伴和权威者,这样在自己的专业上会有提升。其实现在大部分的工作是复合型的,会与其他行业有所交叉,素质班的资源非常丰富,大家来自于不同的院系,要学会整合资源,这对于自己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肖阳:素质班总有一些非常让我们难忘的人和事情,那么学长你觉得在素质班里对你影响很深的人呢?

 

王松林:老师的话当然是宋老师,同学就是第一届的赵俊涛,第二届的邓春华、张慧波、陈莹、周启德、李力,第三届的张中华、郭彦、小朱、第四届的徐志强等,这些相对来说接触比较多。每一届都有一些人,对素质班的付出会相对比较多,我能关注得到的就会比较多。

 

肖阳:那你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精彩的小故事呢?

 

王松林:宋老师的精神风貌,从感官上看,就知道他是中气十足、精神爽朗、胸襟宽广的人,很值得人尊敬,他的博学多才能吸引我们,同时是我们的榜样,这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另外,他为人处事的风格,尤其是他对学生的爱,爱人爱己需要很强的功力,我非常敬佩。

 

第一届的赵俊涛,当时第二届大部分人加入都是赵俊涛带领的,他不仅是素质班文化理念的践行者,同时是一个传播人,他把素质班核心的理念,以及爱护自己的伙伴等人文关怀,都传达得很好,像彭逵、梁祖德都非常好。

 

第二届的邓春华、张慧波、陈莹、周启德、李力,尤其是周启德对素质班的一些事情付出了很多,例如《大学记忆》、《追随我心》以及现在的访谈等事情的筹划。虽然说很多人能够做这些事情,但是真正能把这件事情做好的不多。

 

肖阳:这个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因为我参加了素质班黄石支教,感觉收获非常多。学长,在我们素质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你不够优秀,是因为你不够痛苦”,我有时候想这个优秀和痛苦到底要到那一个程度呢?

 

王松林:我觉得痛苦和是一样的,你是喜欢苦还是甜?

 

肖阳:我觉得这两者之间要有一个比例,你老是甜的话就感觉不到那个味了。

 

王松林:甜多多少少会感觉到很腻,就像我刚才喝的这瓶水一样,其实有时候它会腻的慌。虽然苦的入口味不是很好,但是你会很回味无穷的,它的后劲很强。苦就像苦瓜一样,我觉得苦瓜还是一道很不错的菜肴。你不够优秀,是因为你不够痛苦。为什么你痛苦呢?是因为你在追求优秀的过程中会逐渐摒弃或者改善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东西,同时去接近一些你期待着非常美好的东西。那么你是在经历一个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你肯定会经历一个脱胎换骨或者改头换面这样一个过程。你肯定会经历痛苦,但是痛苦是怎样的一个度就权衡到一个质量的问题了。质,是你期待的一种改变;量,是你改变过程中的积累。那么这个度就是你所能承受的,就是说你要做一种改变或者你要追求一种优秀,你就要首先评估一下你能承受的一个度。管理学中有一个原理讲的就是你的职位和你的能力的不匹配,就是你本来只有80分的能力,你想做100分的活;你只有100分的能力,你想做120分的活。到头来,多多少少会到达一个瓶颈,自己不堪胜任的这样一个危险的境地。我觉得你要达到优秀的话,就是在你能承受“苦”的度上在再拔高一点点就可以了。比如说你现在有100元钱,这说明你所能负责的也只能是100元钱,但是往往你放到101元钱也是可以的。就是你可以稍微拔高一点点,能承受成长的风险也是因为我们还年轻,年轻就是最好的资本。

 

肖阳:学长刚才把痛苦描述得比较详细,那学长认为一个优秀的男生或者女生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王松林:我觉得首先应该是信念,其次就是一个心态,最后还有自己的一个执行能力。信念就是首先你要相信这件事情,尽管你身边所有的人不相信,但是你遇到这件事情首先你自己得相信。你自己都不信,你怎样让别人信呢?首先要让自己相信这件事情,当然这个相信肯定是经过科学评估的,不是异想天开。当然你带一点个人幻想也是可以的,因为人还是要有一点个人主义色彩。像你在做一项发明创造,在它还没有出世之前,大家肯定不会相信它会出现。你相信它会出现,你去做就行了,你做出来,它就出现了。再次就是自己的一个坚持,因为你要达到一个目标肯定会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要去坚持。培养一个人的坚持能力,我觉得跑步是很好的方式。记得高一的时候男生是跑一千米,我跑了三次才过,从这你可以看出我那种跑步的能力和素质是很差的。到大学也是一样的,刚开始跑腾龙大道跑三千米是很吃力的一件事情。后来在素质班的晨跑,再加上我自己没事时跑一跑。我记得很深刻大学两年时间的跑步我只有两次没跑,一次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有一次是因为院系有事情。我感觉坚持得最好的就是晨跑,在这跑步的过程中你就会知道我跑一千米要补跑三次才过,但是现在我随便跑个六七千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坚持是可以锻炼的。我在经院有记录的跑步是27圈,一万零八百米。中间不间断,跑了一个多小时。尤其是今年我做的徒步旅行非常多,就比如说去了香港和深圳。在香港的最后一天我是徒步旅行的,那一天大概行走了八到十个小时。当时我是在香港油麻地和旺角那个地方走到了香港大学,到了香港大学以后我游了龙果山公园,龙果山公园到薄扶林公园,再到太平山顶,最后从太平山顶下到中环,再从中环坐轮渡到金鲨嘴。再从金鲨嘴太公博物馆人文厅那些人文气息比较浓一点的,再从金鲨嘴走到金光大道,最后从这回到油麻地和旺角那块,再坐大巴回深圳。在这一天的过程中我觉得八个小时应该行走了三四十公里,然后第二天我就到深圳了,到深圳后我也做了一天的徒步旅行。当时从深圳榔头坐公交到深圳大学,在深圳大学我至少走遍了它五分之四的面积。再从深圳大学来到了世界之窗,再加上世界之窗旁边的何香玲的艺术馆、文化民主生这样的景点,然后就到了深圳市的市政府,它前面有一个深圳市的艺术馆和音乐厅、青少年文化宫、球幕影院、政府大楼和深圳博物馆。很可惜深圳博物馆和何香玲艺术馆周一闭关,刚好那天是周一,很遗憾那天没进去。然后我就去了关山月的艺术馆,再到莲花山公园,再回到东莞。所以说在那一天有十个小时的行走,估计总共行走了几十公里。

 

肖阳:学长都记得好清楚啊。

 

王松林:因为这是自己走过一遍的,自己肯定会记得很清楚。这些东西都需在日常旅行中记忆,我喜欢用旅行不喜欢用旅游,因为我觉得旅行是在注重自己的韧性和修养上面的一种提高,而旅游是自己随便走马观花的看一看、玩一玩而已。这需要你的一个坚持和信念,这是最核心的两个,再就是你的执行能力。只想不做,说一百还是等于零。最终还是靠你的执行能力去实现你的目标,绝大部分是会成功的,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所以这就需要你事先评估好自己能不能够承受。这就是核心的三点。

 

肖阳:学长刚刚提到职位和能力的问题,我有时候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想带领好一个团队需要自己慢慢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王松林:是的,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会有一种迷茫,你对这个事情看得不是很清楚,所以说你还是在沉浸于自己个人的世界,与现实世界还是有点脱节。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自己工作的经验、能力不足,这样的话做一件事情肯定会很吃力。第三个就是自己在学校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现在社会上面对你工作能力的要求,中间还是有一个匹配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工作就有一个试用期。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生活对你的要求,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就看你自己喜不喜欢这样的一种方式了。

 

肖阳:我们了解到学长你当时是素质班的负责人之一,同时你也是我们学校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心宣传部的部长,当时你也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学习专业课,然后就非常痛苦的做了这样一个补当素质班负责人的决定,我想学长你也斟酌了很长的时间吧,那学长你觉得对于带领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王松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精神,所谓的精神就是一种信仰,就是要把这个团队的核心的理念,这个团队所能够持续的精神传承下去,首先要有一种接受,然后去坚持,你要带领好这个团队你就要把这个理念贯彻下去,同时还要能做到言传身教,这样就是很好的了,让他们在感官上面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刚开始是模仿,后来就是践行,最后则是优化,促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是带领团队我自己的认识。其次还要一个好的反馈,你必须要去跟踪,他们是新来的成员,在方向上或许会有一些偏差,这就需要你去把关,做好监督。把这两点做好了然后再给一些他们精神上的指引以及物质上的帮助,这样也就够了,因为团队最重要的是他们,如果把我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么这个团队就完了,我们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同时来影响团队里别的人,大家只有有以主人公的态度,这个团队才会走的更远、会发展的更好。

 

肖阳:上次我们和邓春华学长交流的时候,他就提到了利益点、兴趣点、感情点。其实这跟学长你说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上面几个问题都是关于素质班的,下面这些问题就是针对学长的生活的,我觉得素质班和我们的生活是交叉的,从生活着可以看到素质班,从素质班也可以反映我们的生活,从学长的文章看,我觉得学长你是个严格自律,同时又追求卓越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追求卓越》,那么学长你认为的卓越是什么呢?

 

王松林:首先是自己心中的卓越,还是又一种是大众的普世的价值观,比如公德方面的,其次就是你的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有些东西别人觉得好,但是在你身上却不是最好的,你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从学生来讲,我的每门功课不求100分,也许90分就可以了,我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实践上面,在实践中去反思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你就可以把你文化上的学习转化到你实践上的学习,我觉得你90分的文化成绩加上你的积极实践,比你100分的文化成绩是要好的,这样才是卓越,而100分则是优秀。所谓的卓越会比优秀在综合的方面更好一些。

 

肖阳:我刚才看到学长填表的时候,看到学长在自己现在的总体情况那一栏填的是满意,那么学长期待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

 

王松林:简单从工作、学习、生活这些方面来说,每天工作8—10小时足够了,超过10个小时就有点不正常,有些人觉得现在我们还很年轻,可以硬拼,经常加班,我个人不是很看好这样,偶尔的加班还可以,但是持续性的加班,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半年,这就会得不偿失了,如果面临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去想想你到底伤不伤得起,工作上面就是工作时长工作强度以及舒适感,舒适感有些时候不是感官上的,而是情感上的,有时候跟同学聊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说其实我工作蛮闲的,但就是感觉不开心,我不是体力上的累,我是心累。刚工作的人经常会面临到这种情况,他的期望和所面临的现实有差距,对现实的不满足就会给自己画一个蓝图,所画的蓝图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你就会觉得很难受,所以在工作方面你不需要把目标定得很高,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情况。生活方面就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老师,联系的最多的应该是自己的朋友和同事,以及很尊重的一些老师,现在我们温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再就是生活质量的问题了,再加上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许会追求一点小资生活。再有一个就是生活,我觉得作为一个人,首先有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经常和你打交道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能坚持每个星期给家里打一次电话的也不多,和你们打交道最多的大多数是你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以及自己的同事和一些自己很尊重的老师。生活,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就是生活质量的问题。这个是工作、生活,再就是学习了。其实更多的是工作和学习的问题,你的工作和学习好了,其实生活质量自然也就高了。因为工作上薪资待遇好了,经济上能保障你的物质生活;学习能力增强了,你心里的愉悦程度增高了,精神方面也就OK了。工作、学习、生活是三位一体的,尤其是趁着自己年轻,一定要多学点东西。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一定不能死在沙滩上。至少要有终身学习的认识,不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人兴趣或是人身定位,要多学一些实用的东西。

 

肖阳:刚刚学长提到工作、生活、学习,我看过一片文章《生活高于一切》上面说工作是为了生活服务的。

 

王松林:我很赞同。就比如我不认可持续的加班,影响了生活就没有意义了。很多东西都要回归于生活,大家要学会享受生活,生活才是你一切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肖阳:生活包含了很多东西,在空间中看到学长很喜欢旅行,你觉得旅行最大的意义在哪里,给了你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王松林:是这样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工科生,大多时候是要在办公室、研究室潜心研究的,很多的脑力工作就需要找一种方式去缓解精神方面的压力和疲劳,也需要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人文精神的关怀,你的领导可能会给你一部分,你的同事也会给你一部分,你的工作的成就感也会给你一部分,但更多的可以通过旅行这种方式可以得到更直观的体验。尤其是你去大江南北走一走,你会在不同的地域中了解的不同的人文情怀、自然特产、文化基调、生活节奏,各个方面你都能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让你更加深刻的去认识生活,去验证你以前对生活的一种认识。我觉得这是一种反馈和更新,一是缓解了你精神上的压力和疲劳;同时你会发现,你在旅行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无论是视觉上的感官,还是你心灵上的认识加上心灵上的感动和触发,都会有一种很好的效果。

 

肖阳:刚刚学长提到,去哪个地方旅行要看那个地方的大学,这个意义对学长在哪里呢?

 

王松林:很多人会觉得我去大学里是去看大楼的,是去看自然风景。首先,人对美都有一种追求,但我觉得你说这个社会浮躁也好、各种问题也好,但我觉得学校,作为这个社会上面比较难得的一方净土。同时在校园里,你或多或少感觉到这里的一种基调。就比如说中山大学,它很美,比武汉大学都美。我是去的老校区,里面很多建筑是类似于欧式建筑。看一个学校要看里面的树,很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学校历史悠久了,树自然也就高大,树高硕壮大自然说明这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但这也只是一方面,不是说时间短、树小的学校就不好,我就觉得湖北经济学院很好,我一直以是湖北经济学院毕业的为自豪,也不觉得它作为一个二本院校在其他的大学里抬不起头来。一流的大学也有三流的学生;三流的大学当然能出一流的人才。可能我现在还打不到一流人才的标准,但是我们时时刻刻向往着做一流的人才。所以你可以学习那些一流的大学你所能感受到的精神,就比如说你去清华北大也好、去香港也好、中山大学也好、深圳大学也好,我觉得每一种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你可以汲取的一些地方,当然集百家只好。当你见过什么是好的,你就知道什么是差的了,不然你会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良好是一种很好的心态,但是不利于你向优秀、卓越进发。所以说,你去大学看一看,可能你不能受到大师教导,但是你也能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

 

肖阳:那学长走过那么多大学,那你有没有觉得湖北经济学院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欠缺的呢?

 

王松林:我觉得最欠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比如华中科技大学,自习室都是抢的,处于一种紧缺的状态。但是在湖北经济学院的话,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地方,学习氛围还可以,我也一直觉得湖北经济学院最值得我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但是相对来说,教室就有点太浪费了,在华中科技大学教室是要抢的,在湖经就没有人去,这一点就很遗憾了。经济学院女生出去逛街的较多,男生在寝室玩游戏的比较多,我觉得经济学院的图书馆硬件设施在武汉乃至全省都是很不错的,这么好的硬件资源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在未毕业之前多看几本书,这对你今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有相当大的好处的,我觉得还是要加强学习。

 

肖阳:学长刚刚提到要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上次路一鸣来我们学校搞讲座,他认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最缺的就是自信,好像都认为自己是沦落到湖北经济学院来的。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我从别的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王松林学长是一个有热情的人,你觉得这种热情能够带给你什么?

 

王松林:热情真正开始的时候是在高中,其实这是一种本能,你没有想得太多,可能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吧,当时在读高中的时候,一个班大概有80多人,但是我至今保持联系的人至少有30人,当时大家都在为了高考奋斗,关系都非常不错,结交了一批非常好的同学;在大学里面,起源于高中,但是更多的是在素质班得到一个触发和强化。首先宋老师把爱传递给了我们,赵俊涛、张慧波、陈莹、周启德等都是那种敢爱乐于把爱传递给大家的人,让你觉得你不去热情都不行,所以你就会很自然地去热情当然你热情你还是会得到非常多的东西的,最重要的是你的那份热情积累了你跟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因为感情需要去经营、关怀、栽培、打理,感情更多的是基于对彼此的一种了解,那你的热情就是一种很好的触发点。素质班就是这样一种热情、爱、有文化的团队,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在热情方面有所表现出来。

 

肖阳:一个人对一个人热情,这也是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王松林:如果我能在全国各地,敢于一个人行遍大江南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你无论到哪里,总会有同学接待。

 

肖阳:学长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你还修了一个双学位,是市场营销,当时我看到之后就很诧异的。因为我觉得计算机专业是需要独自钻研的,而市场营销是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学长是为何做这样的决定的呢?

 

王松林:软件工程是被调剂的,市场营销是个人兴趣爱好。这是基于我自己内心的一种选择,自己想了解这个行业,当时还憧憬着毕业以后从事这个行业。双学位可能对自己从事工作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对人生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在学市场营销的时候,当时是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士的一个老师给我们带的几门课,当时给我们推荐了《波士堂》这个节目,我从大二的时候一直坚持到现在,基本上每一期都看,我觉得很受用。也是一种采访的形式,我觉得人首先要活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要去了解下别人的生活,当看到别人的一种好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你自己也可以借鉴下,或者说是一种向往吧,人总是要活在梦想中嘛!同时你在学这个专业的时候,你也结交了一些老师和同学。

 

肖阳:那学长有没有想过把市场营销和你本专业软件工程结合起来呢?

 

王松林:当然,毕业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做一个复合型人才,我去的第一家公司就是软件工程加上会计,我要是学会计的就更好了,我就可以拿研究生的薪水,就不是本科生的薪水,起码就是高出一千元,这是一个很直接的从薪水方面来看。同时,做会计行业的软件,你有会计的基础,你对会计的术语,对你的业务流程图是有很大帮助的。我在学市场营销的时候,偶尔学了一些会计方面的知识,那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知识的话,宽泛有宽泛的好。我比较推崇的是一个丁字形的方式,你的知识面很宽,但是你要选择一个方向纵向的深入进去。不说精通,你起码要很熟悉。

 

肖阳:我看了学长很多文章,有一篇文章里写到很多规划,大二要干什么,大三要干什么,写的非常详细。我感觉学长是一个非常有计划的人,把什么都安排的很有条理。

 

王松林:我曾经说过,不要写五年以后的计划,哪怕三年以后的计划都不要写。你写了自己都不会相信。为什么?虽然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有一点你需要做计划,计划你大的人生的结点,这个结点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但是你怎么去做,需要结合你自己的现状,加上你未来一两年时间的分配,你的个人精力,你的个人能力提升的程度,你需要结合这些东西来践行你的计划。计划要有,但是凡是不能实现的计划都不是好计划。计划可以,但是你要列几个人生的结点。比如说你刚毕业,你可以写你毕业一年之后,三年之后,五年之后,你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到了十年之后就不用写了,谁知道十年之后的事呢?

 

肖阳:对。刚刚学长提到了计划这个方面,我觉得学长在大学期间也做了很多事情。学长在一些事情上都做得很优秀,那么你觉得我们现在大学学习中最需要哪些技能呢?

 

王松林:首先是专业不要丢了。一个人连自己的专业都搞不好,那还能搞什么呢。当然也有一些另外,不喜欢自己或者觉得自己的专业不适合自己的人是比比皆是。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有一种理念,哪怕你自己以后不干这个事情,你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干好?你能把这个事情干好,你再说你不喜欢。谁都喜欢干自己会干的事情,如果你不会干,那你肯定不喜欢。第一个,你要在毕业之前看自己能不能把这件事干好。第二个,要是你实在干不好,那也没关系。你起码要会干一件事情。首先,人要能生存。尤其是现在这种本科生,太多了。社会比较浮躁,个人也比较浮躁,再加上现在的薪酬水平和生活水平,你觉得你拿的工资还不够你一个人生活,更别提以后结婚成家等事情。但是起码素质班的人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最好是做你喜欢的,其次是能做你能做的。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幸福的;一个人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是幸福的。所谓能做的是你能把它做好,喜欢的就是你能把它当做你终生的事业来做。

 

肖阳:如果要你给大学证书排名,你会怎么排呢?到底证书要怎么考,考哪几样?

 

王松林:首先,要考有技术含量的证书。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些必要的该有的东西你要有,比如四六级,大家都必要的,英语好没什么不好。自从我出去玩了之后,我就觉得要把英语学好,要不怎么更好的去玩呢?就像我在香港,几个外国人跟我讲英语,我当时心里就很不是个滋味,你想表达个意思,但是又不会说。一个大学本科生,讲几句流利的英语都不会,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合适的事情。所以说英语四六级是必要的,如果你能把口语练好,那就更好。证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应用技能。英语我觉得口语能力最重要,其次是阅读,再就是你的写作能力。说是最重要的,你会说,难道你还不会看,不会写?

 

肖阳:在企业里面的话,我们的英语还有没有用呢?

 

王松林:你找工作,四六级都没过,别人肯定不会说你优秀。你厉害四六级都没过,你厉害什么?四六级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好公司、大公司。因为它可能觉得你的专业技能他可以给你培养,但是你的四六级他肯定不会给你培养。这些东西应该是在你的学生期间就完善的事情,你自己没完成,企业在后期怎么会跟你补这些东西?四六级证书肯定要有,再就是你要是能说,别人肯定会觉得你很牛。接着就是你的专业,因为英语是通用的,专业就是你的业务水准。就比如我们计算机,不会像会计有初级、中级、高级、注会等等,我们有程序员,这是初级的,再就是软件设计师,这是中级的,高级的就是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这些东西有没有必要?我觉得有必要。它作为职称的考核,会对你的专业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要求。就像我们搞软件的,可能刚开始就是小作坊的方式,通过你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就拿到工程这种角度来说了,会提高一种层次,让你做事情的理念会更好一点。你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来选择有用的证书,你的初级和中级可以一起考,你直接考中级就可以了,本身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要了干嘛呢?所以你的这部分时间和精力就节省出来了,你就可以去搞几个含金量高的东西。一个是英语这种常用的专业,再就是你的专业,还有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有些人钢琴过了十级,我觉得这个也很有必要。你的公司要搞一个活动,你去上面露两手,你在公司的个人形象,老板对你的关注度,这都是别人羡慕不来的。这种是必要的,再就是你的兴趣爱好,还有跨专业的。比如我当初学的是软件工程,跨专业地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这些对你的工作都有或多或少的帮助,不仅可以提高薪酬,还可以提升你的职业能力,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些证书虽然有必要考,但不是每个都有必要的。例如计算机二级证书,证明你的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往上考三级。

 

肖阳:总结起来学长刚才提到了三点:证书的必要性、含金量以及个人兴趣。

 

王松林:总之,在大学阶段可以学的很多,收获也很多。不过有些东西你付出了之后,收获没有实际意义。如果你每个专业都去考最基础的证书,你觉得有意义吗?所以你就去考几个实用性强一些的证书就可以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肖阳:我也这样觉得。更多的时候我们要量力而行。

 

王松林:量力而行是一方面,更多的时候也要逼一下自己。

 

肖阳:我们了解到学长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比赛和志愿活动,如案例分析挑战大赛、第五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等等,那么学长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王松林:参加这些比赛,可能刚开始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想去参加一下。因为不了解,所以想找机会去体验一下。参加的过程你会进入一个团队,而且你会参与到过程的策划及一系列的执行,参加多次以后,你就会对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有所了解,同时知道一个竞赛的游戏规则,这对你未来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帮助,因为你有所体验。这样,在之后的工作中做项目、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肖阳:那学长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呢?

 

王松林:参加这些比赛肯定会有一些困难。比如对某个项目的知识上的欠缺,我参加的比赛大部分跟专业无关,主要是经贸、金融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当然团队其他成员也想接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所以双方就形成了互补与结合。另外,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结合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沟通,信息需要从不对称到对称,所以就需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找不同专业的老师寻求帮助与指导。各个专业都有些有名望学识高的老师,你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另一方面的困难在于团队的运作,来自不同专业的成员,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期待点。那么就要使这些期待点最终能达到一致,团队的力量就能发挥出来。

 

所以困难是有的,但俗话说,方法总比问题多,所以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关键。

 

肖阳:是的。解决问题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对我们的意义应该说是很大的。就像素质班“二十条”里提到的:跟优秀的师长近距离地接触,经常请教他们。所以参加这些比赛活动其实是和“二十条”是相通的。我也是刚刚了解到学长要准备考研,我想知道学长已经工作了,那为什么要选择考研呢?

 

王松林:关于这一点,我想先谈一谈考研的必要性。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文化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这样看来,考研是必要的。当然,不考研而选择终身学习,这也是一种方式。而考研你必须付出很多,有清晰和强有力的动机。很明显,在工作中学习,也会有所回报,但不同学历的人思维方式与交际圈是不同的。所以一是出于人生的发展,二是对自己的要求,第三是社会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考研还是很必要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是提升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选择在职的还是全日制型的研究生,那就看个人了。

 

当初没有考研是因为我的专业比较特殊,学了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到企业里却用不了多少。所以当时的选择就没有直接考研,而是去参加职业培训。我想的是万一考研失败了,那工作也会不理想,两方损失都挺大。如果我去参加培训,那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找到一份工作。加之我当时对自己的专业定向不是很明确,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去考取这个方向的研究生,我就难以接受。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在经济上不想再依靠父母。西方的“勤工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自食其力的方式,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所以我在大三时可以基本上不向家里要钱了,在经济上独立起来。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的。我知道素质班里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挣到了不少钱,其实钱的数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这个意识,你在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学到一些。人要有挣钱的意识,这涉及到生存的问题。如果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挣钱,那么你的生活会很悲惨。就像赵俊涛说的那句话:人要有金钱的嗅觉。素质班里提倡的兼职、义工等,这些都是可行的。当然要有所选择,多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同时还能挣点生活费,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以基于这些专业和经济上的原因,所以就考虑直接去工作了。

 

到了工作以后,一般会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在这段时间里让你了解一些公司的业务与自身技能,难一些的需要半年左右。所以三各月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使你应付你的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那么你做两年、三年就会很熟了,这样你就可以上一些培训班,公司、社会上都会提供这些培训,或者还可以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人是一路工作,有的人是工作、学习、工作、学习。我觉得工作很轻松,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整日的混日子,觉得人年轻的时候不应该这样,所以就回来考研。

 

肖阳:学长不是说工作制需要一两个小时吗?那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呀?

 

王松林:这我也考虑过,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我觉得和我的性格不符吧。因为同时做几件事情你会觉得很累,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会把事情做砸。我说的工作可以一两个小时搞定,但可能会遇到突发情况,这是不可控的。万一到你考试那两天,项目来了,或者临时你抽不出身,你就悲剧了。同时你工作的时候考研是对你的企业是不负责任,你需要有一定的劳动素养,作为一个社会人,你不光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因为企业肯定是希望你能全身心的为他工作。加入公司说让你工作8个小时,其他的时间自己安排。你没有休息而是进行了过量的学习,考研肯定是要付出很多的。你考研肯定占用了你休息的世界,这样就会影响你工作的效率,工作效率不高对企业来说是有损失的,在加上你的工作需要一个吸引力吧,一方面对新手来说,一方面对你能力的提升或者说职位空间的发展。虽然说我那份工作不算好,也不算差,但我还是辞了,后悔谈不上。就是有点遗憾吧,毕竟相较于我现在的,第一份工作还是好一些。

 

肖阳:对于学长刚刚提到的,我以前一直以为遗憾和后悔都是一样的意思但

是我采访游学超学长的时候,他也说他会遗憾,但永远不会后悔。

 

王松林:我也是一样的,我只会遗憾但不会后悔。因为我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做的。自己做的选择都会去想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可能会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活着还是要随心一点。在你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你可以追求自己的本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很难受。哪怕最后坚持自己喜欢的会输的一塌糊涂,但也没关系,还年轻。

 

肖阳:学长,我们都还没有经历过考研,你觉得我们考研的话最重要的是什

么?

 

王松林:考研最重要的是你要发现什么东西适合你。对于你们可以考虑适

合是什么,对于我考虑的是什么东西比较实际。适合是一种理想的状态,适合就要结合现实的情况,你不得不这样做的。比如,我当时想的是考个经济学的研究生或者是哲学的研究生,不考软件工程了。但是觉得不行,现在搞经济,没办法和别人拼呀,一点基础都没有,怎么考?生存都没有怎么还去考虑生活的问题。生存和生活是不一样的就像刚才的后悔和遗憾也是不一样的。大二的就要考虑到什么适合你,大三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什么比较实际一点。从你挑选学校,挑选专业、挑选城市,我觉得学校很重要,城市很重要,专业也很重要,三个都重要,但是那个最重要,是一个很难说的问题。但是我个人感觉,城市很重要。我觉得读书的话,去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这几个城市优选。尽量选比较发达的城市,但是武汉不能说是发达,但是它的教学质量很好。学校的选择肯定是要选择一个自己能考的上的、可行的,选择自己考不上的也没意义;再就是专业的选择,如果你对自己专业感兴趣,那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不感兴趣,你就要评估你的风险。那种跨专业的,据我了解的很多老师不是很喜欢,因为你是跨专业的,以前的很多的东西你都丢了,所以你现在在搞我这个专业不是很欠缺吗?你能跟别人学了四年的比吗?专业上面是需要考虑的,但是实在不行的话你也可以去考跨专业的,就像金融里面说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也只能跟你点到为止,要不要这这么干还是要自己去做决定的。

 

肖阳:那学长你是如何获得考研的第一手的资料的呢?这就需要你有几个研友,研友是最好,大家每个人收集一部分资料交流之后,对于国家的政策之后你就会有很多的了解,同时有研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坚持,为什么素质班的晨跑可以坚持那么久?正是因为大家在一起坚持,一个人去坚持就是比较难的了。哪怕你跑完了你也会觉得很难受,但是大家一起跑很轻松一下就跑完了,你需要有一个团队,跟大家一起跑,同时很多的时候也可以找在那所学校的同学,你也可以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刚刚听到学长你提到了研友的问题,我就想起了素质班的一句话——就是一个走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不能走的很远,但是一个团队走或许不能走的很快,但是可以一起坚持走的很远。那学长你考研完了之后又什么样的规划呢?

 

王松林:现在我只能谈一下最理想的方式,到时我肯定会考专业硕士。第一点是因为自己年纪的大了,相对于同龄人已经落后了,所以想早点出来。第二点就是因为华中科技大学有一个区域本留学的机会,但是需要自己去努力的,可以的话就可以去上日本的法政大学,虽然说这个学校不是很牛,在全球只能够排到一百多名吧,也还可以的。就算去不了,第二年也可以去实习去工作了,毕竟是已经工作了的人,在工作上面还是蛮有自信的,再干几年可能考不考博士这个问题也可能会考虑,研究生考完之后应该会找一份我觉得过得去的工作吧,一我们素质班的人找工作不说找的很好,但是至少也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太差的就说不过去了,其次还有一个计划就是在研究生阶段有必要把全国该去的地方都去一下,有一个梦想走遍全国,就像现在学习英语很有动力的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到国外去走一走,当然这只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有很多的因素,以前只是想一想,但是现在就是有必要拿上日程上面来说了,比如说五年以后就有没有可能去出国呢?哪怕你是到外面做一个游学,其实也是很可以的。

 

肖阳:我觉得一个人的话最可怕的不是他做不成功,而是他想都不想吧,我觉得采访了个学长学姐包括松林学长你都有一个自己非常详细的计划,想干什么事情都非常的明确,所以我觉得今天跟学长你的采访是非常的有收获的。

 

王松林:其实我今天参加这个访谈也让我有机会去思考一些问题,可能你以前也思考过,可是没有现在这种反复的思考吧。经过了这种反复的思考之后你可能会得到一个次优解,人能拿到最优解很困难,就像考试你想考100分很困难,但是你想考九十多分是不难的,有时候能拿九十多分就行了,人不要太苛刻,这样会活的很累,要是你只能拿到八十多分,你会感觉到欠缺点什么的。如果是不及格的话你就不要去做了,因为在不及格的行业里面做的话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肖阳:非常感谢今天松林学长参加我们的访谈。

 

访谈队总结:在与松林学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从访谈的技巧上面,我们知道了在采访时必须要注意问题的连贯性,我们也知道了采访地点选择的重要性,要把其他的一些突发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最后更让我们了解到要时时的保持微笑,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才能给被访谈者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

 

当然在访谈技巧上面的认识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方面,更多的我们知道了学长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们知道了学长在选择时的智慧,我们也明白了考研的重要性。总之此次的访谈我们收获很大,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再者其实此次的采访听到的最欣慰的一句话就是松林学长说自己的收获也很大,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但是也发自心底的高兴,我们期待与松林学长下一次的重逢。

 

网站首页   |   创业团队   |    外校交流   |   关于素质班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2012 www.dxssz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班 @版权所有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技术支持:武汉珞珈学子   鄂ICP备:12017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