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daxuejiyi200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13435145
陈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人物介绍:陈莹学长,2009年毕业于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7年加入素质班,做过小组长和组织实践部部长,于2007年暑期以队长身份带领素质班社会实践小分队赴丹江口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硕士,现在读研二。
刘博:学长,你好!我是刘博。据我所知,在素质班很多人叫你"莹姐",这个称呼的由来是什么呢?
陈莹:这个称呼是第三届才有的,是郭彦起的称号,你们会注意到这个名字是女生的名字,因为那年有各种姐,像芙蓉姐等等,有一次小郭无意中给我起了这个名字,而且叫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我还是挺反感的,后来这也算是大家对我的一种爱称吧,显得比较亲切,所以就哭笑不得的“接受”。
刘博:我觉得应该是你照顾他们比较多,所以他们才会亲切的称呼你为“莹姐”,就像你对我们第四届的关怀,你从素质班毕业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但是你仍然关心着素质班和我们的成长,一个人能这样关心一个团队,应该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学长能给我们讲讲吗?
陈莹:我大一的时候就知道素质班,我接触素质班比较早,大一的时候我就认识彭逵、赵俊涛和肖玲,我和赵俊涛一起做生意,和彭逵一起参观可口可乐公司。我们那一届的时候素质班只向大一招生,我当时是特赦加入素质班的,张慧波和刘维也是,当时老宋并不打算招我们,于是彭逵和赵俊涛就向老宋提建议,觉得有大二的学生在团队管理这方面会好一些。
当时我们几个对素质班的理解比较靠前,我们几个也在素质班第二届里面发挥了一些作用,我对素质班的感情是比较深的。后来考研,我就没有办法完全参与素质班的活动,于是我就向他们申请,得以全心全意地投入考研,考研期间我的手机都是关机的,考完研的第一天,赵俊涛就通过别人找到我,叫我坐火车去杭州。考完的第二天,我在学校有一个聚会,就是去见老宋,老宋给我安排了任务。在杭州,我和赵俊涛、张慧波三人除了游玩西湖以外就是聊素质班的事情。赵俊涛当时就交给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项目小组做好。
第二届素质班开班以后,所有的社会实践工作都是我来管理,可能我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从杭州回来以后就从项目小组入手,帮李胜他们把思路整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和34个人建立了很好的感情。
前一段时间张中华和我聊天的时候说最近特别忙,素质班里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做,感觉很惭愧。我跟他说,在素质班里总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合适的人。你现在很忙,那么你现在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你有时间、有力量、有水平的时候来反馈给素质班,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能保证做好素质班的事情呢?这也是我的一个理念。现在第四届素质班我关注的比较少,主要一个就是第三届的已经成长起来了,我们没有必要去再手把手的管了,一届管一届;二则是因为我自己的事情也很多,关注的方式也开始变化了,第三届是一个个的关注,第四届则是关注几个人,通过他们几个人的情况就可以看到整个素质班的整体情况。
对于素质班的长远规划,其实不管是十周年、二十周年我都是想尽力去做一些贡献,这个我跟赵俊涛、彭逵、张慧波他们,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为素质班的事业而终身奋斗。
刘博:我觉得学长的考研经历还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是跨专业,一方面是考了两次,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成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学长是很有目标和信心的,走了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
陈莹:咱们素质班里面常说的一句话“忍辱负重,坚韧不拔,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我觉得我做事情不管是在素质班还是之前在学生会里面,或者说我现在财大,我想做的就一定要尽力把它做好。
第二是多亏了一些朋友和老师的指点,当时我的底子非常差,大二在工商管理学院外联部当部长,外联部当时有个传说,外联部只要是部长肯定会挂科,我当时就不信这个,大一没挂过科,大二的时候当了部长,结果大二挂科。当时线性代数、微积分基本上没有听过讲,因为你知道我是黄冈的,那边的教育是很严格的,我们基本上是压抑了好多年,进入了大学,有了这样的一个氛围,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学习这一块底子很弱,这也是比较遗憾的。
但是到了大三,因为我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带队,对整个社会实践的认识都很清楚,最后写文章主笔,像陈孝群、邓春华都写过,他们写的我觉得不满意,其实当时我自己写不出来,包括做Excel、图表,这些都不会做。因为自己做不出来,但是他们做的又不满意。我就回到寝室写,当时很辛苦。记得我第一次进图书馆的网站下论文,一篇篇地看,看了之后发现其实可以试着写。有的地方不会做,比如说做图、一些理论,就让我财大那边的朋友帮忙。
从八月底回来一直写到九月底,改了七、八遍,找了很多老师,先是找了王友刚老师,后来又找了宋老师。宋老师跟我推荐了陈向军老师,他在学术方面很厉害。陈向军老师跟我提了两个意见,让我豁然开朗,然后我回去再改,改了之后又拿到财大这边和我同学一起改。为了一篇论文,熬了两天两夜没睡觉。因为时间比较赶,当时改完了之后还是觉得不满意。我同学说这绝对不可能得奖,我自己也觉得写得很差。我就发到省团委邮箱,没想到最后得了一等奖,这确实是很震撼的一件事情。在这之后想想,这毕竟是付出了劳动,所以这件事情让我体会很深。
第一个自己的水平还是很有限,写不出好的文章。有些东西你有现象,但是没有原理,所以你没办法去很深刻地用语言表述出来。你就知道这是现象,如一个月农民的收入、家庭地情况、收入构成是什么,但你不能用一些理论或方法把它很好地表述出来,将特质深刻地挖掘出来,所以这也让我觉得自身理论的缺乏;第二,我比较重视实践,我认为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注重实践,所以在我实践后认识到了理论的缺乏时,我才在大三时准备考研,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个想法。当时“底子”也特别弱,微积分、线性代数的课本都是从第一页开始看起,书都是空白的。找资料,都是去问的学长学姐。
在这一方面,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不管你请教谁,一定要请教最好的。比方说考研的,像我这种“357分”的就不要考虑了,要就去请教那些400分以上的人,那些人才有真水平。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包括写论文,或者做其他事情,都要去请教业内一流人士,因为他们首先给你一个很高的标准,至少要求会很苛刻,那么我们即使达不到一流,至少二流也是可以的。所以当时第一年考不上也正常。虽然我高中时数学“底子”不错,高考数学也不错,但考研时数学考得很差。第一年也不知好歹,考华科的“金融工程”,其实这个专业就是注重数学,不过还好没考上,考上了还不好读。
回家休整了半个月,很早就回武汉找工作,很幸运地,跑了两场招聘会,最终找到了。我对工作的要求很低,第一离武汉近,这样路费可以省下了;第二工资要高于两千,因为当时金融危机,工资一般都是一千五百左右,还有最好可以包食宿。刚好我找到了这样一个工作,符合这个条件,于是就去上班了。我一边上班一边搞点“副业”——给经销商的孩子补课。经过是这样的,当时和我们公司合作的一个经销商,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上高中、儿子念初中,成绩都比较差。因为父母都没怎么管,但是这两个孩子很乖,想学习。当时大女儿在上大学,家里四个人,办公的旁边就是仓库,两个孩子就守仓库,住在仓库里面,有一天晚上他们在做作业,我去看了一下,给他们稍微指导了一下,给经销商看到了,后来就叫我给她孩子补课,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有了一笔意外之财,本来是我有求于经销商的,现在就变成了经销商有求于我了,这样我们关系上也好了,在业务上也不用担心了,有时候跟着车子去河南出差,晚上就跟孩子们补课,当时他们是要中考、高考了,比较关键的,基本上我就把补课当成我的主业了。应该说还是比较幸运,三个月的时间攒了点钱,然后再一次考研。我也想过第二年没考上怎么办?我的想法是,没考上,就再考,因为你既然已经选择了读研这条路,你就把它拿下来,要不然的话就早点出去工作,考研看上去比较难,但是只要的跨度不要那么大,其实从湖北经济学院到中南财大也没有跨很大档,可能专业上跨了一点,因为经融毕竟是个热门专业,你们如果考研就会知道,专业课其实差不多。所以我就觉得应该能拿下来,也比较幸运,第二年就考上了。
刘博:从学长的自述中,觉得学长应该是一个目标很明确的人,就是对自己想要的很了解。
陈莹:目标这个东西我觉得你们也没有必要想得太过神话,我跟他们很多人都讲过,没有谁能够说我自己目标很明确,大家都是边干边做边找,只是说有一个大方向在那里,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了解自己,我适不适合做这个?我做不做得出来?然后再去想自己需不需要微调一下,在我做的时候我可以调整一下。比如说做与这个相关的,或者说当我发现自己不适合的时候就转个弯,就像老宋说的,“不经历痛苦,就不会成功”,都是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比如说我考研,我要做什么,我就每天目标都很坚定,后来慢慢地认识自己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想这么走。一开始也会抱怨,包括刚开始读研的时候,我的几个好朋友工资都过万了,当时我也想,我的实践能力这么强,如果不读研说不定工资早过万了。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虽然说梦想很伟大,但是你每天要过日子,柴米油盐,我们都是普通人。
对于你们来说,也不要把一二三届,或者说所谓的优秀的学长学姐看得多么优秀,包括赵俊涛,彭逵以及我们,在大一的时候,不一定比你们强。说实话,我在你这个时候,跟你差不多,都是慢慢的过来的。你们到我这个时候,可能会想,学姐学长算什么啊,在事业上你会这么想,但是在感情上,肯定会尊重的。在素质班里,这个氛围还是非常好,所以你们都是朋友。
我在与第三届的接触中,学习了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以前我在第二届的时候,属于一个管理者,有的时候会摆架子,而且他们都是大一的,我是大二的,他们都叫我学长。但是我跟第三届的接触中,慢慢的我有了很大的改变,其实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强,包括在一些想法、创意上,一些做事的方式上。他们都比我强,所以这个时候,人就慢慢学会互相尊重起来,我觉得不仅仅是我在教他们,他们也在教我,其实在很多方面我都不如你们。所以你们首先要把自信要树立起来。
就像去年,我在贵州里面给农行培训,他们都是35岁以上的,我也惊慌,一开始也很怕,不敢讲课,后来就只是做助理工作,做助理工作也很可怕,当时我是这么想的,我觉得他们都是老油条,很难在工作上相处。后来我发现,他们对我很尊重,有时候我觉得很弱智的问题他们也都问我,其实他们那一辈的人理论都很差,有很多理念都不懂,包括银行一些产品的讲解,所以后来就觉得还好,他们也就是小学、初中生的水平,就当初中生教就行了。因为我在经院这边的本科带过课,所以没觉得没有压力,自然而然的自信心就树立了,其实你们也是一样的,很多方面,你们也是很强的,就比如说个子方面,身体上面,从小的教育条件方面等等,毫无疑问,是不是?
刘博:学长太谦虚了。
陈莹:这真的不是谦虚,跟谦虚没关系。可能在我们素质班,有的时候过于尊重前辈了。为什么大家叫我“莹姐”,就是因为我也很喜欢大家叫我莹姐,为什么呢?因为很亲切,有什么话可以直说,如果说叫学长的话,有什么事情或想法敢跟我说呢?都把我捧的这么高,问一些很深刻的问题,我也得乖乖的回答,然后你说:“学长,过奖”。没什么意思,是不是?所以你们一定不要对学长学姐们产生畏惧的心理。
刘博:学长明年就毕业了,在未来四年或五年内有什么规划呢?
陈莹:我个人对金融比较有兴趣,我未来的一个职业目标是关注企业融资,想做投资这一方面,但是门槛较高,要看机会,这是大方向,因为我也没工作过,但是我会持续关注企业这一块。还有素质班的发展,我也会持续关注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未来五年的时间,主要是我个人的成长期。我还是想重点放在自己的发展上,自己的成长上,三十而立嘛,还是要把个人问题解决的,毕竟我也是从下面工作出来的,家里面也不容易,结婚、买房等这些问题解决掉,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对素质班的持续关注也是必须的。
我想下下一个五年的重点放在我的事业拓展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素质班上,我想到那个时候素质班会发展的更好的,也会更多的需要我这样的人。
刘博:很高兴今天采访陈莹学长,感谢学长能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接受我的采访,最后祝学长早日康复,生活美满,工作顺利。
访谈总结:此次采访陈莹学长,一方面,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学长在大学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在素质班的成长历程,这对于我们正在素质班人以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另一方面,记得有一位老师曾今说过,一个人在20-30岁的成长主要是靠他的毅力,在这个阶段所做的事情也会是他终身的财富。从陈莹学长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陈莹学长是很有毅力的人,这对于我们这些20左右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当然,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作为采访者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提高,例如怎样和学长学姐们取得互动式的交流,怎样营造一个欢快的氛围;同时我们在和学长学姐交流的时候不应过分的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