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daxuejiyi200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13435145
支教心得系列之六:这些不曾拥有的感受
文/姚 慧
昨天,在来到申信希望小学的第九天,我们终于走出了校园,走进了乡村,进行了我们的第一次家访。
带着些许兴奋,带着些许好奇,带着些许疑惑,我们踏上了家访之路。玉华作为本地人,熟悉各种地理环境、生活环境,还具有翻译的功能,充当了我们的队长,加上我、小饼、峰哥组成了我们的第一小队,去了离学校稍微近一些的孩子们家。
一出校门玉华就送给我们三个一人一个可爱的小熊手机挂饰,作为信物。其实玉华也不是外人,但这么做又让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了本地人民的热情好客。
一路上都是小石子,鞋底稍薄就脚疼。可是一想到这些孩子每天都穿着那么薄的凉鞋,走那么远的山路,有的甚至是要翻三座山才能来学校就觉得不疼了。这儿的孩子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股想学习的劲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家访呢?
一路上都是绿油油稻田,可是长时间没有下雨,本来应该是水田的也变成了旱地。看到的房子也一律是木屋瓦房,很少有楼房,不得不感慨这儿的人民生活确实是相当艰苦,可是这儿的人可以一直坚强地生存着,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顽强。
走了不远就到了一个小朋友的家。我们走过稻田田埂,来到了我们六年级的一位男生——王玉飞的家里。这是一间木屋,进门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也有电饭煲。阿姨就很热情地要我们坐,玉华用家乡话和阿姨打招呼,阿姨也很是开心。由于是第一次家访,没有什么经验,我们几个几乎都不知道怎么开口,话题打开有些艰难,不过好在阿姨也一直很友好地和我们交流,慢慢的有了一些头绪。没有看见他的爸爸,后来了解到他的爸爸在外打工;有一个姐姐刚刚中考完;家中在做房子,可是由于没有钱也停工了。我们了解到他的妈妈是非常支持他们读书的,经玉华翻译,他妈妈觉得自己没有太高的文化,也不能帮助孩子们学习,只能多挣一些钱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只要他们愿意读。其实王玉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据他妈妈讲小时候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都非常好,现在就下滑了。其实也看得出来,上英语课时写单词、读句子都非常好,就是有些爱和其他的同学讲话、玩。我想有可能是小男孩的共性吧,度过这个爱玩的年龄,好好地引导,肯定会有所成就的,因为很多有创造力和成就的人在小时候都不是那么的听话的。他在家也是很懂事的,由于爸爸不在家,会帮助妈妈看水(因为干旱,要给庄稼田间放水),所以没有去学校。我们说以后要是家里没事的时候就去上学好不好,他很爽快地说好。我也相信他是会来的。
又走了好几家,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家里,爸爸都不在。要么是外出打工,要么就是去世了。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王金翠非常喜欢读书,就是有些孤僻,不爱和其他同学玩儿。我以为那个中年男子是她爸爸,结果她纠正我那是她叔叔,她爸爸去世了。看见眼泪在她的眼睛里打转转,我很不知所措,我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于是就没有敢再问她的家庭情况,也没有再问任何小朋友的家庭状况,只是让玉华在路上介绍了一下。
我知道有很多留守儿童,可是我还是不敢相信有这么多的学生是缺乏父爱的。我想这与他们全体都很害羞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了作为父亲教育的一种胆识和勇敢,孩子确实会丧失一部分男生应有的天性。还有部分同学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也没有爷爷奶奶,我在想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比如六年级的男生赵祥虎,今天也是充当了我们一支队伍的向导,就是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和洗衣。在这样的大山中,如果出一点意外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怎么敢一个人在这儿生活?怎么成长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好在赵祥虎非常的开朗,上课也非常认真,学英语甚至是有些基础和天赋。这也是稍稍让人欣慰的。可是其他的同学呢?他们会不会还是这么开朗呢?我想,很有可能不是。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有责任给他们关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而不是一个没人疼,没人爱,没人照顾的小孩。如果我们教会他们爱,爱自己、爱他人,这么多同学可以相亲相爱,那不就可以弥补一些了吗?可以更加快乐一些吗?
孩子们的可爱、懂事不仅仅体现在有自理能力方面。昨天下了一场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纯真。当我们正准备回家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雨,有些大。于是玉华决定先带我们躲雨。当我们一回头,看见一个四年级的小朋友,拿着两把伞举起来给我们,我震惊了。我没有想到一个这么小的小女孩儿能够这么乖巧,这么懂事来给我们送伞。在那一刻,我多么想要拥抱她,可是又怕吓到她。她的爸爸妈妈也不在家,可是她这样的爱是很多人不曾拥有的。我们准备只拿了一把伞,她说:“还有一把啊!四个人两把才够。”我们笑了,摸摸她的头,一把就足够了。她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用伞吗?看着她乖巧纯真的眼神,我不得不想到“爱”这个字正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或许她还不太懂什么是“爱”,可是她确实是一个最可爱的人、心中充满了爱的人。
这次家访让我看到了太多不曾知道的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父亲去世,不知道这么多的孩子有这么的坚强,不知道他们心里其实已经装满了爱。我只知道要努力地去改进课程,让我们的课程充满乐趣与关爱;我们要努力地去了解孩子们,不要老是责怪他们调皮不乖。
这儿的交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儿的发展,土地的匮乏,劳动力的缺失,现代化机器和技术的缺乏,过多的生育等很多问题正在困扰着他们。我想地方努力地教书育人,让孩子们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国家政策的帮助,加上这儿人民的勤劳一定会使生活更美好的。我坚信!
姚慧简介:第四届素质班成员,第二届贵州支教队成员,文章写于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