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邮箱:daxuejiyi201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daxuejiyi200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13435145
2022年11月7日晨晚跑记录
2022年11月7日晨晚跑记录
晨跑演讲稿
一、 主持稿
主持人:韩希利、唐耿芝
唐:我是今天的晨跑主持人唐耿芝
韩:我是今天的晨跑主持人韩希利
唐: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相约素质班,我们向上生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韩: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明朗。相约十一月,我们突破自我,克服社交恐惧。
唐:你是否害怕社交? 韩:你是否害怕与他人交流?
唐:众所周知,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病”,它不是普通的病,它是一种精神上与心理上的病。对于一部分“社恐”的人来说,过好一个人的小日子,享受“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在逍遥,未尝不是一种惬意选择。但若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掩饰自身的失落与焦虑而退居“社恐”,无疑是将自己推向更加“无处安放”的边缘地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来自第四组的黄雪晴同学谈谈如何克服社交恐惧,以及一些意见或建议,大家掌声欢迎!
韩:黄雪晴同学的演讲从纵向深刻的解读了“什么是社恐”“ 社恐的产生?”“以及如何解决社恐。”
那么听了黄雪晴同学的演讲,柯江安同学也有一些感触想和我们分享,让我们掌声欢迎!
唐:感谢柯江安同学的精彩演讲,下面还有那位同学愿意上台即兴演讲一下那?
唐:少年赤诚,少年遥望,少年无畏,少年承担!时间总要人成长,却不从指明方向。人生路上总会迷茫,别弄丢了自己当初的理想,也许这世界让你感到仿徨,但要记住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然明朗。
韩: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即使明天我们的手脚都会折断,但是我们的衣领和袖口,依然笔挺。纵使乌云蔽天,风沙埋面,向日葵依旧辨得清太阳的方向,前行的人依旧怀揣梦想,且看你是否还能摸到心中的滚烫,没有人生来就是高山,只是他们始终向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乌云与风沙的对撞。
合:在这热烈而又勇敢的年纪,我们不惧社恐,不被定义,做最真实的自己。
二、 演讲稿
演讲者:黄雪晴
2020年,《光明日报》曾发起过一个网上调查,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独居独处,依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
那什么才叫社恐呢?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恐怖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种焦虑性障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
不过,当下许多年轻人自称的“社恐”只是一种对社交回避、抗拒的负面情绪。达不到发病的情况。那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高喊社恐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手机等社交软件的发展。社交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并为之不懈发展的需求及能力,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开始,我们就开始了社交。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常态现象,与人的本能天性、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这个现象并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而是发生了转移,我们把这个需求搬到了网络上,习惯能了能打字尽量不发语音,能语音绝不打电话,对社交越来越厌烦,越来越没有耐心。
在网络发展没有那么快的时候,我们参加某个聚会时我们是手提礼物,怀着真诚的心去跟大家交谈。放到现在,我们参加聚会的时候礼物被红包代替,还总是会不自觉的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低头玩手机,将自己禁锢在手机里的那一方天地,不愿意与人主动交往。久而久之,所谓的社恐现象就愈加频繁了。
要想解决这个现象关键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我们自身要有去克服这种现象的想法,然后去付诸行动。首先就是要增强自信心,要自己相信自己能行,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其次就是不能让自己太舒服了,要逼自己去尝试没有做过的事,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就比如晨跑的演讲,其实我心里是很害怕,很紧张的,但是我告诉自己,去,走出去,去试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勇敢的走出去,才会发现其实社交并不是什么难事。最后就是,我们要平常心对待,不用把社交搞得特别严肃,交流本身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你可以分享你的心情,分享你的趣事,也可以是倾诉不开心的事,这些事其实都是社交,我们只要把这一件件的小事都做好其实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希望我们不仅能在虚拟世界里表达自己,也能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发声。
演讲者:柯江安
害怕发言,害怕当众讲话,被人注视就不舒服,心理素质差,内向,胆怯,社交恐惧,不爱与人交往,习惯性紧张,一紧张就出现脸红、出汗、手抖等表现,缺乏自信,已经发展到了严重抑郁的地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紧张次数的增加,问题会感到越来越重,整个人陷入了一个走不出来的怪圈里。
1、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就很紧张,有情绪波动,控制不住自己总有胡思乱想,当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害怕别人的眼光
2、进入陌生场所,浑身不自在,紧张,只喜欢进入自己的熟悉的地方,一旦进入陌生场所,紧张感就来了,不敢抬头扫视这个高端的环境。
3、人多的时候不自信,很难融入集体,显得格格不入,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说什么,总觉得别人在关注。
4、不管干什么,只要站起来,暴露在众人面前被很多人注视就紧张,恐惧,很害怕,想逃避。
晚跑演讲稿
一、 主持稿
主持人:陈燕、张承双
陈:我是今天的晚跑主持人陈燕。
张:我是今天的晚跑主持人张承双。
张: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变得内向不愿意去跟别人交流或者害怕跟别人交流你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社恐”,你是否属于这一类人呢?
陈:你是否害怕成为人群焦点?张:你是否担心出丑难堪?
陈:你有没有过自我怀疑? 张:你有没有过自我否定?
陈:少年心怀乌托邦,心仍向阳肆生长。相约素质班,我们努力生长,
张: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相约十一月,我们突破自我,克服社交恐惧。
陈:我们不应该被内向定义,而应该去定义自我生命的意义,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姚鑫洋同学对于社交恐惧的定义和想法,大家掌声欢迎!
张:姚鑫洋同学的演讲纵向深刻的解读了“什么是社恐”“怎么解决社恐”。张宝月同学也有自己的见解,大家掌声欢迎!
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都是青春的主角,永远不被束缚所困。
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看世界,做自己,做个向前冲锋的勇士。
合:在这热烈而又勇敢的年纪,我们不惧社恐,不被定义,做最真实的自己。
二、 演讲稿
演讲者:姚鑫洋
进来,‘社恐’一词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社恐’顾名思义是社交恐惧的意思,通常会过分或不合理地惧怕外界的某种事物和场景。作为一个社会热词,社恐的范围被无限放大,很多人以‘社恐’自居,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你是真正的社恐。社恐不是内向,不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懒得社交。而是,你愿意接触这个世界,却又因为恐惧一步步退缩,想要收获不一样的自己,却又迟迟下不定决心。
我认为现在大多数的人称自己‘社恐’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缺乏自信,或者是过于看重别人的想法,害怕自己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于是,‘社恐’就成了自己的一种保护色,以‘社恐’来掩饰自己不自信的内心或情绪。
那我自己来说,曾经的我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比如在人群中不敢晒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是害怕打扰别人,却又渴望被别人打扰。因为我自小的性格就是比较内向,做事也很慢热,所以在不熟悉的社交环境中就会显得十分拘谨。不过,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很活泼的妹妹,跟她在一起时,我总是会被她的乐观和开朗所打动。她总是能在生活中带给我诸多惊喜。也是在她身上,我思考了许多问题。后来,我就明白了我们的一生很短暂,除却亲人、朋友、爱人,其他的人也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位过客而已,不必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罢真真实实的自己活出来才最有意义。当我们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时,第二步、第三步也就习以为常了。没有谁从一出生就能很擅长地做某一件事,所以不用焦虑害怕自己做不好,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自信起来说不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没有人能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尺度。内向本就是天生的性格,性格本就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内向并不意味着没有追求社交距离的权力。相反,社交的方式千千万,总有一种是适合自己的。但最重要的是勇敢起来,去尝试一下,学会如何突破自己,而不是固步自封,以‘社恐’来拒绝交流。